铜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淬火锻造,以青铜为代表的铜器采冶和铸造技术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杭州铜雕作为青铜铸造技艺的延续,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变革,在一代代匠心传承与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2008年,杭州铜雕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通过“古法新意”“匠心铜运”“雕铜巧技”“艺出新裁”4个单元,展出100余件造型多样、题材广泛的制铜精品,不仅浓缩了朱炳仁从艺40年的成就,也是一次现代熔铜技艺与青铜文明的古今“对话”,阐释了中国铜雕技艺从“铸鼎象物”到“离形得似”的艺术蜕变。
进入展厅,这样的古今“对话”徐徐道来——展区右侧陈列的是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10件青铜器文物,横跨战国、汉、明、清等朝代,涵盖鐈鼎、铜壶、铜炉等造型各异、功能不一的器物,展现了中国传统铸铜工艺在中国传统冶金工艺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灿烂成就;展区左侧是延续传统技艺与造型且融入现代审美意趣的作品,包括《有凤来仪》《狮狮如意》等铸铜器具。朱炳仁的铜雕艺术以传统铸铜、刻铜、锻铜技艺为根基,师古而不泥古。两组古今铜器的对照,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相融互生、同根同源,同时体现了非遗技艺传承人与时俱进的探索。
“历史上中国的青铜时代非常辉煌,中国国家博物馆又以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为世人称道。我在此办展,更多的是在创作中致敬历史,传承中华文化。”朱炳仁说。
朱炳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铜雕工艺美术大师、“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祖籍浙江绍兴,幼年随父迁居杭州,在父亲的教导下承继祖业,全心钻研铜雕技艺。
对于很多人来说,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并不陌生。其实旧的雷峰塔早在1924年就已倒塌,新建的雷峰塔是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其铜艺工程师就是朱炳仁。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雷峰塔、故宫角楼、涌金桥等多件建筑的等比模型,还有匾额、斗拱原件等建筑构件,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铜建筑的宏伟气势与精致结构。朱炳仁还主持、参与了杭州灵隐铜殿、桂林铜塔、峨眉山金顶铜瓦殿等一大批铜建筑的建设。这些建筑是古意与新颜的结合,承载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神韵,也为当代铜雕技艺发展开拓了新的实践。
传承,不是简单复制,更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朱炳仁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铜艺的同时,于机缘巧合间开创“熔铜”工艺,以“似与非似”的挥洒写意,将自由流动的铜汁从模具中“解放”出来,熔铸出刚柔相济、曼妙多姿的作品。
熔铜艺术是一种“无模可控铸造成型”技术,是朱炳仁在2006年铸造常州天宁寺宝塔时的意外收获。以往,铜器的制造往往需要在模具中铸造成型。“熔铜”工艺则是让铜在高温下融化后,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流淌,如同热烈滚烫的大写意。通过庚彩、釉彩、琅彩等工艺,铜又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朱炳仁说:“熔铜打破了模具的限制,衍生出更多可能。每个作品好像都在呼吸,都在说线年,他的第一件熔铜艺术作品《阙立》诞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件作品也出现在了本次展览上,只见画面上莲荷大写意的枝叶与失蜡浇铸的写实莲蓬别具心裁地组合在一起,灵动且富有诗意。
装置作品《稻可道,非常稻》展现了一片金色的稻田,熔铜技艺铸就的每根稻谷都形态各异,配以背景图像和音效,呈现出风吹麦浪的灵动,让人联想到丰收的喜悦。成熟后的稻田金黄一片,铜质的稻与其一脉相承,毫无违和感。这件作品借用《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体现出艺术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思考——水稻不仅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还形成了悠久的稻耕文化。水稻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与老庄哲学中的“道”互为隐喻,让人体悟到“道法自然”的妙意。
2005年12月,时年61岁的朱炳仁与90岁的郑孝燮、82岁的罗哲文联名给大运河沿线座城市市长写信。这封名为《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推动了大运河申遗步伐,写信的三人因此被尊称为“运河三老”。朱炳仁对大运河的感情也倾注在作品中。熔铜作品《运河之光》是为纪念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而作,熔铜的流动质感仿佛是大运河的波涛,闪烁着千年的光芒。
与西方艺术对话,也让朱炳仁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展览中,一件名为《燃烧的向日葵》的作品让很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件作品以梵高的油画《向日葵》为灵感,通过熔铜技艺,使原本平面的“向日葵”变得立体起来,作品色彩鲜明,线条富有张力,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策展团队在这件作品的造型上别出心裁,以画框为底座,立体“向日葵”仿佛要从画框中一跃而出,摇曳生姿。朱炳仁坦言,这一灵感是受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巴特的启发。此前,巴特在观赏朱炳仁《燃烧的梵高》系列熔铜作品时曾感慨:“你让世界看到了梵高《向日葵》的背面。”
展览中有一组“青花铜”作品,观众可以走进展区触摸,感受人与铜的连接。造型上,朱炳仁借鉴了元青花瓷的梅瓶、玉壶春瓶等器型特点,纹饰则是由熔铜形成的纹路和自然孔洞,每一道色彩、每一条纹路都独一无二。
据悉,在朱炳仁等艺术家的创新引领下,杭州铜雕逐渐形成了镂雕、蚀刻、叠镶、庚彩、熔铸、紫金刻、多材质、氧化着色八大工艺,呈现出三色为本、彩画相间、书艺结合、坚固防腐等鲜明特征。
40岁时,朱炳仁从头开始,重拾朱家祖传的铜榔头,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光彩。而今转眼到了80岁,他说这是“而立之年”,要重新出发。这也是展览名称“八十而立”的由来。(本报记者 赖 睿)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