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注册平台主要生产铝棒铸造、基材挤压、氧化着色、电泳涂装、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穿条、注胶隔热型材、木纹转印等。
24小时服务热线:门徒注册登录地址
门徒娱乐注册 门徒娱乐登陆 更多平台推荐
当前位置:门徒平台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营口市铝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

作者:admin 时间:2024-10-16 16:52   

  1978年,辽宁营口铝材厂(现营口辽河铝材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一台16.3 MN油压机,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建筑铝型材的企业。可以说,营口铝加工产业起步很早,是我国建筑铝型材生产的发源地。

  2019年,营口市涉铝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家,电解铝产量72万吨、铝型材产量45万吨、铝合金门窗加工300万平方米,铝粉、泡沫铝、再生铝和铝合金压铸形成规模化生产,年产12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营口铝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拥有了较高的行业知名度,为营口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成就令人鼓舞,问题和形势亦前所未有。一是营口铝产业自身短板较为突出,主要体现为产品结构有待优化、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偏弱、产业生态有待改善等;二是房地产、汽车等铝传统消费行业增长放缓或下降,铝制家具、过街天桥、家用铝箔等新兴消费市场仍有待培育,造成国内铝消费接续不上,营口市铝产业也面临增长趋缓的严峻挑战;三是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单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日益加剧,国际市场环境持续恶化,营口铝材出口面临巨大考验。

  为加强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落实辽宁省“五大区域”和“一带五基地”倡议部署,以及营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大特色产业建设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营口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强大竞争力的一流铝产业集群,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为产业发展规划,不包括空间布局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也付出了昂贵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GNP)消耗掉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继续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等传统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铝加工产业面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铝加工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铝材产品逐步突破占领国际市场,2019年我国铝材产品出口至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515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5%左右。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铝材出口采取贸易救济措施,2015-2019年我国铝加工行业新增贸易救济案件累计23起,2020年以来新增贸易救济案件已达11起,国际市场环境持续恶化,铝材出口面临严峻考验。此外,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国际环境雪上加霜。

  为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党中央于2020年5月14日首次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战略,这也为我国铝加工产业及时指明了发展方向,营口铝产业正急需贯彻“双循环”战略的实施路径。

  营口铝产业起步很早,但一直处于自发发展状态,造成目前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与广东佛山、河南巩义、江苏江阴及山东滨州、龙口和临朐等先进产业集群相比差距明显。

  2018年8月28日,营口市铝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挂牌成立,标志营口铝产业由自发进入自律发展新阶段,客观上需要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全面推进有色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为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型材加工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

  201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5〕236号),要求产业集群围绕“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推动要素聚集和价值提升”、“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增强集群竞争优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支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强指导和政策支持,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集群发展。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要求着力发展乘用车铝合金板、航空用铝合金板、船用铝合金板等关键基础材料,满足先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领域的需求。提高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水平,鼓励企业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使用比例。

  2016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1)围绕重大装备高端制造领域,加快技术装备改造提升,到2020年,航空、乘用车及货运列车用高性能轻合金材料,海洋工程及航空用铝合金材料等实现稳定供给,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2)重点发展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厚板、挤压材和锻件,水陆交通运输用高耐蚀铝合金板材、高强可焊大型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高性能铝合金汽车面板,汽车防碰撞系统用泡沫铝结构件,汽车发动机和内部结构件用铝合金精密锻件和铝硅合金压铸件,石油钻探用高强耐蚀铝合金管材,高性能铝箔等;(3)到2020年,再生铝占铝供应量的比重达到20%,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

  五、《辽宁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

  2016年10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辽宁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一,重点发展汽车铝合金板、高速列车用大型铝型材、深冷设备用铝合金板材、航空和航天用铝合金中厚板、可焊铝合金薄板等铝材产品;二,推进有色金属工业集群发展,支持重点优势企业做强做大,依托辽宁忠旺集团在营口等地区加快建设铝材加工产业基地,打造世界高端铝产品研发制造商;三,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鼓励辽宁忠旺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2016年6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重点发展汽车铝合金板、高速列车用大型铝型材、深冷设备用铝合金板材、航空和航天用铝合金中厚板、可焊铝合金薄板等铝材产品;以辽宁忠旺集团为龙头,在营口等地区加速建设铝材加工产业基地。

  2016年5月,营口市人民政府发布《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重点发展铝挤压材、铝板材及其它高性能铝合金材料。

  历经四十余年发展,营口铝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整体发展方式粗放,缺少特色优势产品。从企业看,除忠旺铝业一家独大之外,其它企业很难进入行业一流,甚至二流阵营,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十分突出。

  本规划通过对营口铝产业现状和优劣势分析,提出营口铝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助于营口铝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营口铝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预计2020年产值将达到235亿元左右,是辽宁省铝产业和营口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营口铝产业,有助于推动“振兴东北”国家战略,尤其是辽宁省“五大区域”和“一带五基地”战略、《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营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大特色产业等地方战略的实施。

  集群化是我国铝加工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必将有助于营口铝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成形、发展和壮大。作为我国铝加工产业的一部分,营口铝加工产业发展本身便是对全国铝加工产业的贡献。

  相比于其它地区,营口铝加工产业集群有其自身特点,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营口铝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为其它地区铝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8年,全球电解铝产量为6434万吨,比上年增长4.5%,2013-2018年年均增长率为5.8%。

  全球电解铝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2018年,全球前十位电解铝生产国依次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加拿大、阿联酋、澳大利亚、挪威、巴林、沙特、美国,合计产量为5403万吨,占全球电解铝总产量的84.0%。

  2018年,全球未锻轧铝(包括非合金铝和铝合金)进口量为2523万吨,是全球电解铝产量的39.2%。

  2018年,全球前十位未锻轧铝进口国依次是美国、日本、荷兰、德国、韩国、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泰国、波兰,合计进口量为1862万吨,占全球未锻轧铝进口总量的73.8%。

  2018年,全球未锻轧铝出口量为2165万吨,是全球电解铝产量的33.6%。

  2018年,全球前十位未锻轧铝出口国依次是加拿大、荷兰、阿联酋、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挪威、冰岛、美国、中国,合计出口量为1587万吨,占全球未锻轧铝出口总量的73.3%。

  铝的利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塑性变形把铝及铝合金加工成型材、管材、棒材、板材、带材、箔材、线材、锻件、粉材等,其产品称为铝加工材,简称铝材,约占铝及铝合金消费量的80%左右;二是通过铸造的方式将铝及铝合金浇铸成铸件,约占铝及铝合金消费量的20%左右。

  西方发达国家铝加工产业起步较早,综合实力强,但在进入21世纪后规模增长放缓。亚洲、南非及中东等新兴市场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铝消费快速增长、综合制造成本低和政策扶持等有利因素推动下,近年来铝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018年,全球铝材产量约为6453万吨,比上年增长2.0%,近五年年均增长率为4.6%。

  除南极洲外,世界六大洲均有铝加工生产活动,但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18年,全球前五位铝材生产大国依次是中国3970万吨、美国849万吨、德国231万吨、日本215万吨、意大利126万吨。

  2018年,全球铝材进口量为1364万吨,占总产量的21.1%;前十位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墨西哥、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波兰、意大利、西班牙,合计进口量为927万吨,占70.0%。

  2018年,全球铝材出口量为1732万吨,占全球铝材总产量的26.8%。

  2018年,全球前十位铝材出口国依次是中国、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土耳其、比利时、加拿大,合计出口量为1263万吨,占全球铝材出口量的72.9%。

  2019年,中国电解铝产量为3504万吨,比上年下降3.9%,占全球比重为55%左右。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电解铝厂都是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飞速发展,涌现出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山东信发铝电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山东南山集团以及杭州锦江集团、曾氏集团、四川其亚等为代表的多个民企巨头,形成了国有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截至2018年底,中国民营企业电解铝产能合计为2116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52.0%;国企电解铝产能合计为1954万吨/年,占比48.0%。民营企业已占据半壁江山,凸显发展活力。

  电力和氧化铝成本是决定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两大要素,两者合计占电解铝生产成本80%左右的比重。多年来,中国电解铝生产布局在氧化铝和电力要素的主导下已经完成了第一轮以“氧化铝-电解铝”一体化和“煤-电-铝”一体化为中心的重大调整,山东、新疆、内蒙古成为此轮电解铝发展的重点。

  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电解铝产能910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22%,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新疆自治区由2000年不足5万吨/年的电解铝生产规模,发展成为产能617万吨/年的全国第二大电解铝生产基地,产能占全国总量的15%;内蒙古位居第三位,产能512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13%。

  目前,以云南为中心的围绕“水-电-铝”一体化的第二轮布局调整已经开始,西南地区已经成为电解铝项目的投资新热点。

  2018年,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缩减至94家,平均规模为43万吨/年,前十大电解铝企业集团产能、产量占比分别达到70%和73.2%。

  中国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跻身全球前列,在国际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2018年,全球前十大电解铝企业里,中国占据四个席位,分别为中铝集团、宏桥集团、信发集团和国家电投,其中,中国铝业公司和宏桥集团分别以700万吨/年和646万吨/年的产能位列全球第一、第二位。

  2017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17〕656号),对电解铝违法违规项目进行专项清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电解铝产能调控政策。656号文认定中国电解铝合规产能共计4534万吨/年,产能天花板就此形成。

  根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300 kA及以上占总能力的84.1%;400 kA及以上占总能力的68.2%;500 kA及以上占总能力的31.7%。新建成的单条生产线万吨/年以上,大型化和规模化的特征更加突出。全球首条600 kA大型预焙电解系列已投入工业化生产,运行平稳,技术经济指标良好。中国电解铝行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已步入世界领先行列

  2019年,中国铝锭综合交流电耗13531千瓦时/吨铝,同比下降1.71千瓦时/吨铝;原铝直流电耗12881千瓦时/吨铝,同比下降19.72千瓦时/吨铝。

  3.1.2.1 电解铝产能“天花板”虽已形成,但短期内产能过剩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

  根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建成总产能4134万吨/年,但运行产能仅3631万吨/年。虽然合规产能利用率达到90%,但由于基数较大,处于关停的合规产能规模达到439万吨/年,产能过剩矛盾依然存在;如果加上停产的违规产能517万吨/年,总体关停规模则接近1000万吨/年,产能过剩矛盾更为突出。

  2013年和2014年,中国电解铝行业连续两年亏损;2015年虽扭亏为盈,但全行业利润总额仅1578万元;2016年和2017年,在市场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下,铝价持续上涨,全行业利润回升,但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指标衡量的盈利水平仍处于5%左右的较低区间。

  2019年,中国电解铝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377亿元,同比下降1.0%;实现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11.7%;营业收入利润率2.8%。

  电解铝和电网本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电解铝生产需要稳定的电力保障;另一方面电解铝生产的大负荷稳定用电,也十分符合电网稳定运行的需要。但是,由于电网的高度垄断性和强势地位,电解铝行业作为电网的用户,在与电网的博弈中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正是因为“铝”和“电”矛盾难以协调,电解铝行业在使用网电之外才不断开辟出建设自备电厂、局域电网等多种供电模式。特别是电解铝行业在建立自备电厂之后又自建局域电网,是“电”和“铝”矛盾进一步激化的结果。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中国电解铝行业的用电价格已经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全球最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电解铝产业的竞争力。

  “铝”和“电”矛盾是困扰电解铝行业多年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如何推进,将对电解铝行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据加工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铝材产量为4010万吨,比上年增长1%,其中铝挤压材2008万吨,比上年增长1.4%;铝板带1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2%;铝箔400万吨,比上年增长2.6%。中国铝材产量连续十四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55%左右。

  从铝材产量增速看,2001-2017年均增长率为16.2%,2018年大幅下降4.6个百分点至3.9%,2019年进一步降至1%,产业发展进入“换档期”。

  2019年,中国铝加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95亿元,比上年增长6.9%;利润总额195亿元,比上年减少2.1%;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由2016年前始终保持在5%以上,快速下降至2018年的2.8%,并进一步下降至2019年的1.9%。

  资金和环保风险不断加大。2019年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1.4%,比2017年增加了5.5个百分点。虽然铝加工污染物排放有限,但随着环保政策逐步升级,产业面临的环境风险仍持续上升,特别是危险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亟待加强。

  国际领先的铝加工装备,我国不仅都有进口,而且数量上全球最多,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国产装备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大缩小了与进口装备之间的差距。涿神公司的2000 mm级宽幅铸轧机还于2018年实现了成套出口日本。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5)热连轧生产线)热连轧生产线)热连轧生产线)热粗轧-精轧生产线条;双机架、三机架冷连轧生产线 MN以上重型挤压机超过45台,其中国产最大挤压机225 MN、进口最大挤压机150 MN。

  建筑铝型材、一般工业铝型材、普通铝板带、大部分铝箔等量大面广类产品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其中建筑铝型材的表面处理、高档双零铝箔等个别领域甚至已经开始国际领先。

  部分高端领域仍存有技术短板。航空航天,特别是民用航空铝材的生产不断取得突破,已实现为C919大飞机项目供货,但产品性能稳定性、质量一致性、生产效率和成本仍有待提高,另外受航空认证等市场门槛限制,国产民用航空铝材目前仍主要用于试验阶段。乘用车车身板和动力电池铝箔已实现小批量供应市场,但与民用航空铝材一样,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一定差距。

  创新平台不断完善。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铝加工领域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家、分中心2家。产业创新联盟、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其他创新平台不断普及。

  专利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8月,铝加工行业专利数量达到22459件,其中发明专利3703件。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9年,共有“新型高强韧低淬火敏感性铝合金材料及其工业化制造技术”等4个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最近五年内,铝加工行业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4项。

  从调研情况看,铝加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整体呈明显放缓态势,投资主要以装备改造升级和产业链填平补齐为主,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出现分化。从地区看,近年来我国电解铝产能跨地区转移增多,随着转入地电解铝产能逐步形成和达产,所在地政府发展铝加工的意愿十分强烈。从细分领域看,建筑型材市场受蛋糕重新分配,订单向优势品牌集中的影响,大型企业增加产能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铝板带领域波澜不惊,投资相对平缓;铝箔领域新增产能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值得高度警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除海南和西藏之外,其他省(区市)均有铝加工生产。2019年,我国铝材产量5252万吨(存在重复统计,比加工协会统计数据偏大),其中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区市)有16个,占全国总产量的89.2%。

  集群趋势日益增强。在广东佛山,河南巩义,重庆西彭,山东滨州、龙口和临朐,江苏江阴,浙江湖州,内蒙古包头,湖北大冶和监利,安徽濉溪,辽宁大石桥,江西安义,广西百色,新疆五彩湾等地形成了一批规模不等、各具特色的铝加工产业集群。

  2019年,中国进口铝材35.5万吨,比上年减少10.6%,其中铝挤压材4.3万吨,比上年减少27.1%;铝板带22.4万吨,比上年减少12.5%;铝箔7.3万吨,比上年增长7.4%。

  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铝材进口主要来源地,合计进口21.7万吨,占我国铝材进口总量的61.1%,第三至五位依次是美国、台湾和德国。

  2019年,中国出口铝材515万吨,比上年下降1.5%,其中铝挤压材117万吨,比上年增长8.1%,占22.7%;铝板带262万吨,比上年下降6.4%,占50.8%;铝箔130万吨,比上年增长0.7%,占25.1%。

  2019年,中国铝材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为212个,出口量排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韩国、越南、印度、泰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合计出口量22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4.3%。

  2019年,中国铝材出口均价为18917元/吨,比上年下降1.6%,仅为进口均价的41.4%,其中,铝挤压材出口均价为20041元/吨,比上年下降2%,仅为进口均价的40.6%;铝板带出口均价为16638元/吨,比上年下降1.4%,仅为进口均价的61.6%;铝箔出口均价为22085元/吨,比上年下降3.3%,仅为进口均价的22.2%。可见,我国铝材出口数量虽多,但出口效益亟待提升。

  铝具有多种优异性能,既可作为功能材料,也可作为结构材料,是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各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原材料,是使用量仅次于钢铁的金属材料,不仅传统领域消费量大面广,新兴消费不断拓展。

  (一)过街天桥。相比钢质桥梁,铝合金过街天桥具有重量轻、安装便捷、免维护、使用寿命长、可拆卸移动等显著优势,国有保有量已接近百座。国内单跨最大的铝合金桁架天桥——由中铝国际承建的北京东单路口南北人行天桥于2017年12月27日吊装,2018年1月18日投入使用,该天桥为铝合金桁架结构,桥梁全长58米、宽3.85米,单跨跨径达到52米。

  (二)建筑模板。2014年11月,扩大铝在建筑行业应用高层论坛首次召开。彼时,铝合金建筑模板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市场占有率仅为3%左右。近五年来,铝合金建筑模板在我国迅速兴起、蓬勃发展,截至2019年底市场占有率已达25%左右,累计生产铝合金建筑模板1.5亿平方米左右,用铝约375万吨。

  (三)包装。铝在包装领域除可以用于生产易拉罐外,还可以直接加工成用于烧烤烹饪和冷藏保鲜的铝箔卷、餐盒等铝箔容器、铝箔抽纸等各种产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岛维勒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就向武汉方舱医院捐赠了50000个铝箔餐盒,为广大医护人员的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四)铝制家具。相比木质家具,铝制家具具有防潮、防火、防虫蚁、零甲醛、耐冲击、可回收等突出优点,成为近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正在逐步走入办公场所和百姓家庭生活,尤其适合于厨房、卫生间和户外场所。

  (五)交通轻量化。采用铝合金材料是实现汽车减重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快递运输厢式车辆、牛奶和食用油运输罐车等商用车,以及城市公交车都已基本采用轻量化铝合金车体,国内保有量分别已超过2万辆和3.5万辆。铝在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方面的应用前景依旧十分广阔。

  近年来我国铝加工行业每年都有一两家企业成功上市。2017年,广东和胜股份在深交所上市;2018年,江苏鼎胜新材在上交所上市;2019年,四川福蓉科技和南通海星电子在上交所上市。2020年以来,广东豪美新材和上海华峰铝业先后上市。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已达25家。

  中铝集团、山东魏桥、南山铝业、忠旺集团等综合性铝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均超过百万吨,跻身世界一流行列,为推动我国铝加工行业发展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细分市场,我国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先企业。明泰铝业的铝板带产量超过70万吨,进入世界一流方阵;鼎胜新材的铝箔产量达到50万吨,高居世界第一;广东兴发、凤铝、坚美和山东华建的建筑铝型材质量享誉全球、产量世界领先。

  由加工协会评选的中国建筑铝型材二十强企业、中国铝板带材十强企业、中国铝箔材十强企业等先进典型,为推动产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产能规模全球最大。产能全面,板、带、箔、管、棒、型、线、粉和锻件等所有类型的铝材产品我国都可以生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铝加工总产能达到5184万吨,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也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占全球铝加工总产能的55%左右。

  装备水平世界领先。一方面我国进口有全球数量最多的国际领先铝加工装备,另一方面国产铝加工装备水平获得显著提升,从而形成了高、中、低档合理搭配,符合中国国情的装备水平结构。从整体看,行业装备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此外,相比国外铝加工装备建成时间过长来看,我国铝加工装备绝大部分建成时间相对短很多,许多是最新一代的产品,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装备的后发优势明显。

  围绕电解铝生产基地布局铝加工业务,可以减少电解铝液铸锭和铝锭重熔两道生产工序,有利于减少铝烧损、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有利于电解铝企业减少生产、销售、管理人员编制及物流运输压力,有利于吸引配套关联企业集聚形成一体化集群式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根据测算,与购买铝锭再重熔生产过程相比,直接以电解铝液为原料进行铝加工的短流程工艺,平均每吨铝材可节约800~1000元生产成本。在铝加工全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2%左右的情况下,这显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2019年,我国有10个省区的电解铝产量超过100万吨,其铝材产量合计占全国的55%,比2015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产能装备精良,生产效率高。产能大,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摊薄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装备精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工艺技术成熟,质量标准先进。除个别品种,我国绝大部分铝材生产工艺和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率先突破利用铸轧坯料生产高精度双零铝箔技术,铝型材表面处理花色品种数量全球领先,高铁型材生产技术完全国内自主。主要铝材产品质量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参考并采用欧盟、美国和日本标准,全面实现与国际接轨,其中GB/T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等标准得到世界上多个国家的认可和采用,为中国铝材走向世界提供了标准保障。

  劳动力成本低,配套条件好。虽然受到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双重挤压,但客观看,我国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尤其是中国人民勤劳的品质、完善的配套协作条件,很多国家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赶超。

  综合以上因素,我国铝加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铝材出口到212个国家和地区即是最有力的例证,其他国家频繁对我国铝材出口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也是一种印证。

  主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是我国铝产业发展的长期基本定位。从出口与产量之比看,我国铝材出口占产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10%左右。根据中国海关和加工协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铝材出口与产量之比为12.8%,近两年的比例略高于往年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国内外铝价倒挂、贸易保护加剧导致企业抢出口、出口退税率提高及其他非正常因素所致。如果采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这一比例仅为9.8%。

  从国内消费看,2004-2017年我国铝材国内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3.6%,近两年出现明显下滑。2019年,我国铝材国内消费量为3531万吨,比上年增长1.3%,国内消费量与产量之比为88.1%。可见,持续增长的国内消费是支撑我国铝加工产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铝加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为80%左右,但根据加工协会调研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这一指标应该在70%~75%之间,个别领域甚至远低于平均水平。

  从具体品种看,从建筑铝型材、一般工业铝型材到航空铝材、轨道交通型材、乘用车车身板、罐料,从普通产品到高精尖产品,我国铝加工行业已经全领域产能过剩。

  从加工费和利润率看,很多铝材的加工费在过去五年时间内都出现了50%左右的大幅下降,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已经由2016年前始终保持在5%以上水平,快速下跌至2019年的1.9%。产能过剩日益严重导致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是造成目前境况的主要原因。

  产能无序增长。我国铝材出口总量与产量之比基本保持在8%~10%左右,但铝箔出口与产量之比2019年高达32.5%。当前,全球贸易保护日益加剧,高度依赖出口将给我国铝箔产业健康发展埋下巨大风险。尽管风险指数已经非常之高、竞争极其惨烈、利润极其有限,但我国铝箔行业产能增长依然迅猛,厦顺铝箔、南山铝业、神火铝箔、美信铝业、海鑫新材等均正在新建或刚刚建成新增产能。在铝挤压领域,广东兴发和凤铝、山东华建、肇庆亚铝、浙江栋梁、大冶宏泰等龙头企业的产能也保持较快增长,值得高度关注。

  市场恶性竞争。在铝加工的上游电解铝领域和下游铝制品领域,结算方式均为现款现货,而铝加工领域的结算基本都有三至六个月的账期,有的甚至还是商业承兑汇票。市场恶性竞争导致行业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牺牲行业利益。国家制定出台的减税降费、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扶持政策,轻易沦为国外买家压低中国产品出口价格的筹码,国内企业很难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

  美国铝业公司1888年成立,挪威海德鲁铝业1905年成立,而我国铝加工产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华铝钢精厂,1956年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投产标志新中国现代铝加工产业的开端,可见在铝加工领域我们属于后进者。长期以来,我们从跟踪模仿为主开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借助于国家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产业已经由长期跟跑,进入与发达国家整体并行阶段,有些领域甚至已经开始领先。这值得肯定,值得骄傲,但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

  从材料开发看,美国铝业协会注册的铝合金牌号多达542个,常用状态有150余种;我国注册的铝合金牌号仅有4个,常用状态仅有50余种。

  从生产工艺看,铝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电泳涂漆等表面处理工艺主要从国外引进。受对国外先进装备和工艺的“迷信”,很多关键参数数十年不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铝加工工艺和装备的创新发展。

  从科研成果看,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等一些奖项,但客观分析看,重大颠覆性创新成果缺失,基础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缺失。

  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尤其国内消费需求是推动我国铝加工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几年行业总体快速发展与扩大铝在建筑、交通等领域中的应用密不可分。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升级和常态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渐饱和、提前过度消费共享经济、汽车市场逐步饱和,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铝材消费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从消费领域看,建筑结构、交通运输、电力电子、耐用消费、包装容器、机械装备等重点铝消费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放缓,甚至明显下降。建筑结构占我国铝消费量30%左右,其中又以房地产为主。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之定位下,房地产已成为我国各地各级政府重点调控的行业。2015-2018年我国建筑业房屋竣工面积增幅分别为-0.6%、0.4%、-0.8%和-1.3%,相应地建筑铝材消费也进入平台期。

  交通运输占我国铝消费量的20%左右,但我国汽车产量2018年首次出现了下降,2019年降幅进一步扩大至8.2%,而且是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双双下降。铝制家具、过街天桥等虽然成为近年来扩大铝应用的焦点,但市场培育仍需时日,短时间内还难以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扩大铝应用任重道远。

  如前所述,虽然受到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与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的双重挤压,但我国制造业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依然存在。不过冷静分析看,这种相对优势呈逐步减弱之势。

  土地成本。土地成本是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国家自然资源部的监测数据,2019年,一线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的工业用地均价分别达到206万元/亩、197万元/亩、125万元/亩;二线城市中南京、杭州、济南的工业用地均价分别为68万元/亩、66万元/亩、43万元/亩。我国土地价格不仅远远超过东南亚国家地价,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地价。此外,我国工业用地的使用年限为50年,而发达国家多为永久性产权。

  人工成本。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呈现逐年上升之势,目前已普遍高于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但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一定优势。

  环境成本。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基本发展理念,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升,在线监测成为普遍常态,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泛滥,贸易保护日益加剧。2020年我国铝加工领域遭遇14起新增贸易救济案件,过去五年内累计遭遇新增贸易救济案件37起。此外,在铝合金车轮、铝制电线电缆、高压锅、玻璃幕墙、光伏等领域铝制品还遭遇了大量的贸易救济案件。

  从国别看,不仅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欧亚经济联盟等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了贸易救济措施,而且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黎巴嫩、南非、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对我国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从产品品种看,许多国家正由对单一品种铝材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向多品种铝材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发展,贸易救济的范围越来越宽。美国已对我国的铝型材、铝板、铝箔、铝制电线电缆等全都采取了“双反”措施;欧盟已对我国铝箔、铝型材、铝合金车轮采取了反倾销措施;阿根廷对我国的铝管、铝板、铝箔、铝合金车轮、散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全都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总体看,贸易保护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欧美国家向亚洲近邻蔓延,由铝材向铝制品领域延伸,由单一品种铝材向多品种铝材扩散,形势越发严峻。

  坚守主业。铝作为使用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人民生活领域,不仅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仍有潜力可挖,在铝制家具、建筑模板、过街天桥、新能源汽车、耐用消费、包装容器等新兴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企业要坚定信心,坚守主业,苦练内功,全面提升竞争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差异发展。聚焦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发展路线,打造特色优势产品,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永远领先一步的核心竞争力,争做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

  创新应用。一是加强技术储备和新产品开发,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二是加强客户融合,打造命运共同体。加强市场研究和客户沟通,分析并改善客户需求,主动培育和创造新的市场,与客户共同打造共生、共荣、共赢的产业生态链。

  产品延伸。建筑铝型材企业向门窗幕墙、铝制家具、建筑装饰产品等领域延伸,工业铝型材企业向建筑模板、建筑结构件、轨道车辆大部件、汽车零部件、轻量化车体、过街天桥、市政设施等半成品和产成品延伸。铝板带和铝箔行业向下游延伸的难度相对稍大,常见的仅有铝箔餐盒等个别领域,整体目前处于需要大力开发的阶段。

  理念延伸。一是由原材料提供商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二是在客户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就参与其中,想客户之未所想,急客户之未所急,由上下游合作关系向一体化命运共同体发展。

  上游延伸。铝加工企业的上游主要是电解铝企业,以及少部分专门生产铝合金圆铸锭(俗称“铝棒”)的企业。由于铝价高,对GDP的贡献大,很多电解铝企业所在地政府极力延长产业链,电解铝液就地转化为各种铝加工产品,导致铝锭市场供应时常偏紧。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考虑向上游延伸,既有利于加强原料保障,也有利于降本增效。

  加强产品创新,应对替代挑战。铝虽然具有很多优异性能,但其它材料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如新型高强钢、碳纤维、钛合金、各种复合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升,价格不断探低,目前已在飞机、汽车等领域对铝材应用形成了现实挑战。因此,要不断加强新产品开发与性能提升,提高铝材相比于其它材料的竞争力。

  努力补齐短板,巩固竞争优势。一是努力补齐在航空铝材、乘用车车身板、动力电池铝箔、精密型材等个别领域目前仍存在的短板;二是全面提升量大面广类铝材产品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全面巩固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基础研究,引领产业发展。过去,我国铝加工产业长期处于跟跑阶段,我们只要采取跟踪模仿策略,假以勤奋努力,就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今后,我们必将引领全球产业发展,必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按照“使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策略布局基础领域研究,培育内生动力。

  继续扩大产品出口。继续发挥我国铝加工产能装备领先、产品质优价廉的优势,扩大对外出口,满足世界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全面对标世界一流,实现自我素质提升。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考虑参股、并购国际先进企业,在技术、市场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求旺盛的地区投资建厂,直接满足当地需求,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2006年中国原铝消费量达到865万吨,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铝消费国。2018年,中国原铝消费量为3650万吨,比上年增长3.1%,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0%左右。

  在国内124个工业部门中,有113个涉及铝,但主要应用领域为建筑、交通、电力、包装、机械制造等,其中建筑和交通分列是中国铝消费前两位,分别占中国原铝消费的30%和20%左右。

  2018年中国人均铝消费量达到26.2千克,接近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看似很高,但鉴于以下两点因素:

  一,中国目前每年铝材直接出口500多万吨,加上铝制品在内,每年铝出口量在千万吨级水平,扣除出口部分,国内人均铝消费量仅为18〜19千克左右;

  二,人均铝消费量的变化曲线近似抛物线,虽然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均铝消费量为25千克左右,但美国和日本的消费峰值分别为35千克和32千克。

  因此,在国内人均铝消费距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我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确立,我国铝消费仍具有较大潜力。

  铝产业是营口市重要的新兴产业,但其历史沿革却非常悠久,可谓中国民用铝型材产业的发源地。营口市铝产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用建筑铝型材工厂——营口市铝材厂,成立之初就引进日本装备、工艺、技术等,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优异的产品质量,生产的门窗型材风靡全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各类中小型铝加工企业纷纷开办,以辽宁托田铝业有限公司、辽宁永壮铝塑集团有限公司、营口市东林集团公司、营口市昌泰铝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典型代表自发在大石桥形成区域性聚集,在东北地区的铝型材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2011年营口市又迎来铝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大力引进中国铝行业综合性龙头——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在沿海产业基地落户。随后,忠旺集团先后组建了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忠旺(营口)高精铝业有限公司、辽宁忠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辽宁忠旺铝模板制造有限公司等,总投资达数百亿元建设“年产89万吨高精铝及加工材项目”、“年产60万吨高强度大断面铝合金挤压材项目”、“年产120万吨板带箔项目”等系列项目。这些举措和项目落地直接将营口市铝产业水平提升至世界一流行列,打造出“营口+忠旺+铝业”的全新名片。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始终坚持发展铝产业的决心,营口市铝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格局日趋完善,发展步伐愈加坚实。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铝企业共33家,占全市比重5%;规上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35.82亿元,同比增长41.6%,占全市比重11.9%;营业收入259.74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22.66亿元,同比下降24%;税金完成3.03亿元,同比增长2%。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调。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08.1亿元,占全市比重11.9%,同比下降15%;营业收入113.3亿元,同比下降20.3%;利润5.2亿元,同比下降75%;税金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113%。

  总体来看,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营口市铝产业发展前景良好。铝产业工业产值2020年全年有望突破235亿元,较2018年底大幅增长。近两年来,铝产业对全市工业产值贡献已经提升到10%以上,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

  从空间布局来看,营口市铝产业已经形成以沿海产业基地和大石桥市为重点区域,其他区域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其中,沿海产业基地以忠旺集团为典型代表,大力发展高精铝深加工板块,仅2020年上半年产值规模已接近73亿元,占全市铝产业70%左右;大石桥市14家企业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用铝型材及深加工集群,2020年上半年产值规模16.4亿元,占全市铝产业15%左右;自贸区已经进驻8家企业,2020年上半年产值规模8.8亿元,占全市铝产业8%左右;盖州市拥有3家铝铸造企业。

  总体来看,营口市规上36家铝企业全部为私营企业,是拉动营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企业又根据自身定位、企业规模、员工队伍、资产总额、经济产值、主要产品等多方面均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但又各具特色。例如,营口忠旺铝业相继落地多个项目,聚焦产业链顶端,围绕高端工业材布局,引入世界最先进成套设备,预计达产后有望打造五百亿规模。营口市辽河铝材有限公司是从1984年始创的中国第一家民用建筑铝型材工厂,历经多年发展,始终坚持科技兴企,并且专注于为国内外高端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在市场整体销售环境严峻的情况下,订单依然源源不断,实现80%产品出口,成为行业内专、精、特、新的代表。辽宁正典铝建筑系统有限公司是集材料研发、生产、检测和系统门窗设计为一体,采用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企业。营口东林集团有限公司由营口东林铝材有限公司、辽宁东林瑞那斯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组成的国家大一型乡镇企业集团,致力于推动铝材窗业向规模化、高档化、节能型、智能型发展,是中国建筑企业100家领先企业和辽宁58家重企业之一。辽宁融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泡沫铝、固相凝固多孔金属等新材料产品研发、生产、市场开发与推广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代表性企业,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军民融合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公司生产泡沫铝板材已覆盖国内泡沫铝行业市场70%以上,未来致力于成为泡沫铝综合应用方案解决商。从全国首家民用建筑铝型材工厂(营口市辽河铝材有限公司)到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忠旺集团),营口市众多铝企业正在茁壮成长。

  从产业链来看,营口市铝产业已涵盖了电解铝-铝加工-下游精深加工的主要产业链环节,并形成了以铝铸造、铝挤压、铝轧制到汽车零部件、铝门窗等深加工为主的中下游产业链,包括上游电解铝生产能力89万吨、铝挤压产能45万余吨、配套模具生产能力达8万余套、铝粉产量约为1.3万吨、门窗加工能力约为300万平方米、汽车零部件产能63万件、防静电地板8400吨、铝合金锭1万余吨、铸件4.3万件、铝合金圆铸锭41.91万吨,目前正在建设的忠旺铝业板带箔项目规划产能为120万吨。

  营口铝产品种类丰富,覆盖高中低档。铸造产品包括汽车发动机缸体、排气管、油底壳、活塞、节温器、变速器壳体等零部件,少量涉及高铁、水泵、电机、钢铁冶炼、航天、兵工等行业。挤压型材产品主要以建筑型材及太阳能光伏产品为主,涉及建筑型材、太阳能光伏、高铁内部装饰、汽车用材、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电子元件、电气自动化等行业。轧制产品主要以热轧铝板带和铝箔为主。

  在出口方面,营口铝材直接出口地区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荷兰、丹麦、波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直接出口创汇2.9亿美元。

  营口市铝产业主要分为工业铝深加工板块和民用铝深加工板块为主的两大板块,区域分布又形成了以沿海产业基地高精铝深加工和大石桥市民用铝型材加工为主,产业发展格局清晰。

  在工业铝深加工板块,围绕忠旺集团集中在沿海产业基地二期在布局,逐步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铝加工园区,布局紧凑,设备先进,能有效发挥短流程优势,相对于国内同类企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沿海产业基地铝加工产业园区规划达3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完成10平方公里建设,为后期引进铝加工产业链重点企业和延伸产业链扩张留有空间。

  在民用铝深加工板块,大石桥已经聚集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在研发生产制造领域已经拥有深厚积累,但部分企业因城市边界扩张在土地资源、电力保障、天然气供给等方面已经受到一定限制,未来可考虑围绕大石桥核心园区进行升级改造。

  总体来看,工业铝深加工板块和民用铝深加工两条路线属于差异化发展,内部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有望依托行业龙头在技术、人才、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营口地区整体铝加工水平发展,引导企业在技术研发、模具加工、检测、熔铸和固废处理等方面相互交流和相互协同。

  营口市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营口市通疆达海、联通内外,位于沈阳和大连的中间节点,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环渤海经济圈,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东半岛经济区接合部,与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往来密切,容易接受其经济辐射,具备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功能。

  营口市享受多项国家级、省级经济优惠政策,拥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先导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三个国家级战略的功能区,直接辐射东北腹地1.1亿人口。

  港口资源是营口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营口港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经济区的交界点,是距东北三省及内蒙东四盟腹地最近的出海口,其陆路运输成本较周边港口相对较低,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之一,也是中国所有沿海地区20个主要港口之一。营口港已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业务关系。拥有包括集装箱、滚装汽车、煤炭、粮食、矿石、大件设备、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和原油8个专用码头在内的61个生产泊位,最大泊位为2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集装箱码头可停靠第五代集装箱船。2019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48万标准箱。

  总之,营口市作为辽宁的主要沿海经济发展城市,从地理位置到经济体量为后续扩大铝消费和发展铝产业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外部环境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实现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营口市铝产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截止目前,营口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营口忠旺铝业),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家(营口忠旺铝业),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营口忠旺铝业),辽宁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辽宁融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共计16家,工程技术人员共计820余人,拥有发明创造和产品创新等科技创新成果共计672项,已经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营口市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承担了国家973计划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断提升营口市铝企业的话语权。

  营口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铝产业的关键突破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硬核优惠政策,包括《营口市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实施办法》《营口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十条措施》《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市片区产业扶持政策》《营口市综合保税区产业扶持政策》、“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专项政策等,在项目用地、科技创新、金融扶持、人才政策等方面力争打造铝产业招商引资政策“洼地”。

  2018年营口市铝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挂牌成立,2019年营口市铝产业招商引资平台网站正式上线年营口市铝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联合营口市理工学成立营口市铝产业发展研究院,储备待转化科技成果81项,联合行业14名权威专家成立专家库等系列举措,为涉铝企业在科技创新升级、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工人招聘)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夯实铝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助推营口市经济发展提速提质。

  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支撑,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现代产业。营口市沿海产业基地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成本较低,为承接和转移铝加工区域聚集发展留有空间。营口市现有基础配套完善,邻近的港口、铁路、公路能有力保障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为产品运输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形成铝产业与周边产业的有机链接。营口市有产业工人50多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工人24万人,技术工人10万人以上;每年有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在内的3万多人进入劳务市场;已建成可容纳万名学员国内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每年培训输出技术工人3500人。这些优质的产业基础条件,都将助推营口市铝产业不断壮大。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营口市铝企业获得了快速成长,但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不多。2019年36家规上铝企业中,有19家主营业务收入低于2亿元(实际产量一般低于1万吨),占比达到53%;主营业务收入集中在2亿元至5亿元企业共计8家,占比约为28%;辽宁托田铝业有限公司、营口市昌泰铝材有限公司、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市)有限公司和辽宁东林瑞那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10亿级别梯队;忠旺(营口市)高精铝业有限公司主营收入位于30亿级别,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迈入100亿级别。该组数据也直观反映了营口市铝产业两级分化现象严重。

  从发展现状来看,大石桥民用铝加工产业大多聚集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仍以传统建筑门窗型材、装饰型材和低端工业型材为主。对标广东南海的铝加工企业,产量很多在10万吨以上,重点企业普遍在20万吨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万吨左右,除托田铝业和昌泰铝材达到5万吨以上规模,其它企业产量均低于5万吨。大部分企业高端产品的产能不足,低端的产能过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占比低。

  营口市铝产业现有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有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忠旺(营口)高精铝业有限公司、营口忠旺铝材料有限公司、辽宁忠旺模具有限公司,但均属忠旺集团下属企业,相互高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近几年忠旺集团对营口市铝产业的影响力和贡献值逐渐提升:2019年忠旺集团在营口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147.13亿元,工业增加值34.92亿元,销售收入172.39亿元,利润19.52亿元,税金完成2.3亿元,分别占全市铝产业的62%、50%、66%、86%和76%,远远超过其他企业,尤其是利润和税金贡献均已经跃升至80%左右,对整个营口市铝行业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

  因此,营口市需要引导和强化忠旺集团的造血能力,同时也要防止出现政策虹吸效应,通过“点灌”政策扶持现有企业做大,通过精准招商引进互补型龙头企业。

  目前,营口市铝产业的企业间沟通和协作不强。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导致,忠旺集团主要聚焦工业材,而其余企业多为民用铝材。忠旺集团采取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对营口市其他铝企业的带动作用相对薄弱。忠旺集团生产的电解铝全部自用,没有对营口市其他铝企业提供原料供给。铝型材加工企业所用的原料都采自内蒙古通辽等地,运回营口市后还需要重新熔铸,增加了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更为深层次矛盾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尤其是建筑铝型材领域,因受下游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行相轻”意识仍然存在,价格战仍是主要竞争手段。未来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引领企业转变思维,坚持品牌战略,走差异化路线,加强行业自律和区域协同能力,降本增效,促使整个营口市铝产业良性发展。

  营口市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形成吸引力较弱。由于人力资源观念落后及资金不足等原因,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投入不够,缺乏核心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部分规模企业停留在凭经验进行技术创新,凭意志进行经营决策的初级管理阶段,忽视了对从业者的职业培训和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投入。此外,铝企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只能通过招聘短期工进行应急,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

  目前仅有营口忠旺铝业等少数几家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主动创新的内生动力,在研发创新资金投入、人才配备等方面与广东佛山、山东滨州等地还存在不小差距,导致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企业生产过程中,大多采用简单适用技术,采取跟踪模仿策略,科技含量和差异化程度普遍不高,比如专利成果主要以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极少。

  营口市铝企业除了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是外资控股公司,其余全部都是民营控股企业。除忠旺铝业外,多数企业经营者对规范企业管理、塑造企业文化等重视不足,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管理,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员工管理等方面缺少科学有效、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的管理模式,家族式、粗放式管理较为普遍,难以适应复杂激烈的市场形势。

  着力构建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技术引导力、文化感召力和资源保障力的产业集群,是营口市建设世界一流工业铝型材制造基地的方向。聚焦这个前进方向,依托龙头带动,坚定不移地推动全市资源向铝型材产业集中,优化整合产业布局,通过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营造良好营商气氛的一流环境,提供细致入微的一流服务,聚集全球工业铝型材制造方面的先进生产力,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引导企业由材料供应商向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生产商转变,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口市铝精深加工比例仍不大,未来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围绕铝门窗幕墙、铝制家具、铝模板、轻量化车辆、汽车零部件、铝箔餐盒、锻造铝车轮、泡沫铝等终端产品做文章。

  瞄准铝加工产业发展前沿,全面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利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积极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抢占发展先机。顺应制造模式日益朝着精密化、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等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个性化制造、全球制造等现代先进制造模式,推动传统铝加工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建成创新驱动、集群高效、价值高端的铝加工产业先进制造基地。

  要将营口市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工业铝型材制造基地,必须高端重视创新发展,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水平。模仿能力强,基础领域研究能力弱,是我国大多数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研究能力,不仅是原始创新的必备前提,也影响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基础研究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以忠旺铝业为龙头,切实加强战略布局和高水平科研基地、科研平台建设,打造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切实提高基础领域技术积累,力争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行业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实行园区化管理,有利于公用配套和服务设施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和集中运营,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营口市初步实现了工业铝材园区化发展,并为后续扩张留有余地,而大石桥民用铝型材目前还较为分散,且部分企业已经受到城市边界扩张、土地规模、性质等因素制约,难以发展。未来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规划布局一批国家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型产业集群。

  长远规划来看,营口市未来打造五百亿规模产业集群,具备条件可以为铝企业预留港口铁路专用线等接入条件。其次,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终端产品为核心,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理念。围绕新兴铝消费的重点领域,打造若干个高中低档结合、专精特新各异的铝产品基地,占领产业链末端市场,实现差异化发展,打造营口铝产品名片。

  推动营口市周边地区涉及铝应用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机制建设,加强城际产业链式深度合作,围绕产业链共筑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物流、商贸等供应链,形成产业链一体贯通、创新链高效衔接、供应链优化配置、价值链不断提升的区域链式合作新局面。提高产业专业化水平和配套能力,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产业链形成,提升产业内部和产业间协作能力,积极打造铝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形成有核心协作主体的集群网络,改变过去无核心协作主体以单项产业链形式共生的产业集群模式,促进围绕掌握核心科技的优势企业,培育形成核心主体明确的产业集群,形成有凝聚力的协作联动发展模式,切实增强地区产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营口市发展铝产业不仅要坚持补齐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更要加大配套企业引进力度,按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创新链。鼓励园区、企业等加强合作,共建一批省级以上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等,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促进营口市创新平台与国家创新平台、其他区域创新平台通过联盟合作等方式实现有效对接。同时,有针对性地增强城市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服务功能,促进实现城市价值与产业价值有机相容,提升区域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形成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的发展态势,确保安居乐业。

  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效率拐点已经临近。营口铝产业发展要主动拥抱数字化,利用数字经济赋能助推铝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工业APP等项目建设,推进工业软件服务,持续加大对企业机器换人、设备换人、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数字化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有效融合,助推工业投资新一轮增长。一方面要为大量处于工业2.0和3.0之间的铝企业补上自动化改造这一课;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推动具备条件的铝企业直接迈向工业4.0,不断促进铝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辽宁省“五大区域”和“一带五基地”战略部署,以及营口市委、市政府五大特色产业的建设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终端产品为核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营口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强大竞争力的五百亿级一流铝产业集群。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坚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战略定位,深度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开发铝应用的新蓝海。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积极开发国际市场,提高全球化经营能力。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两只手的重要作用,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尤其在产业顶层设计、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创新引领,高端站位。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意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创新并重,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齐发展,打造铝精深加工样板。

  ——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开发绿色工艺,生产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统一规划,产业链中下游、大中小规模协调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实现规划统一化,布局层次化,发展优先化,建立合理的中长期发展布局。以工业铝深加工为牵引,以民用铝材提档升级为助力,依托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大石桥市铝企业聚集优势,科学统筹产业链中下游协调发展,大中小企业互补发展。

  ——加大铝加工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忠旺铝业、东林铝业等重点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引领产业发展和特色园区建设,提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联系网,发挥重点企业作用,辐射多品种产业有机结合,通过重点企业的牵引作用盘活零散企业,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培育特色铝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补齐产业链短板。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经济特点,顺应发展大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发展,为铝产业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打造独具特色的铝加工产业集群。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围绕铝消费的重点领域,打造若干个高中低档结合、专精特新各异的产品体系,占领产业链末端,实现差异化发展。瞄准高科技产品,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

  ——加强自我创新能力,招揽专业技术人才。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使用和吸引人才机制,实施鼓励创新政策,推动校企联合,形成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局面。

  着力打造汽车轻量化、民用铝型材、轨道交通、铝板带箔和功能性铝材料五大业务板块,促进辅料和装备等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生态优良、协作条件完善的特色铝加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实现营口铝产业新增产值300亿元左右,总产值力争达到550亿元左右,初步建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强大竞争力的一流铝加工产业集群。

  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动营口市铝加工向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迈进。到2025年,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0万元/人,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产品结构全面优化,高端产品、深加工与应用产品的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左右。

  形成企业争创技术创新平台的氛围,建成若干个技术一流、装备先进的创新中心,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铝加工与应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25年,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率达到50%以上,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应用率达到30%以上;建成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研发平台6家,其中国家级2家;争取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以上,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个以上;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构建铝材产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完善产品质量溯源体系。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标准,加强“三废”治理,尤其是危险废物管理,确保达标排放,坚守环境保护的底线,形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大力推广无镍封孔技术、无铬前处理技术、无毒添加剂、水性漆等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动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和源头减量转变,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到2025年,争取创建2-3家“国家绿色工厂”。

  支持忠旺铝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忠旺铝业的“头雁效应”,带动中小企业群体式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并举的新格局。

  力争到2025年,产值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产值5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以上,产值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以上,产值20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培育3〜5个国内外知名品牌;2〜3家企业在境内外主板上市,开展直接融资;国际市场取得明显突破,企业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到2035年,营口铝加工产业形成沿海产业基地工业铝材、大石桥市民用铝材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产值规模更上一台阶,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升,企业活力进一步释放,成为世界工业铝型材产业集群发展标杆;基本实现从订单、设计、制造、仓储、售后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全程绿色化、数字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综合管理模式,数字经济与铝加工生产制造深度融合,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增效得到基本普及;基本实现电解铝企业污染物超低排放水平,铝加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水平全面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一步将铝产业打造成为营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做出更为明显的实质贡献。

  铝冶炼属于国家重点调控的产业。营口市铝冶炼产业今后以维持忠旺铝业现有电解铝产能为主要目标,以提高电解铝生产竞争力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电解铝生产技术装备和环境保护水平。营口市“十四五”铝产业规划主要是对铝加工产业进行规划。

  针对营口市铝加工产业现状,重点按汽车轻量化、铝挤压型材、铝板带箔、功能性铝材料、铝循环利用五大主营板块进行规划,带动集群全面发展。规划项目中铝锭基准价以长江现货A00铝锭2020年9月均价14600元/吨为参考。

  ——加强汽车轻量化板块培育。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铝材最重要的蓝海市场。鼓励企业加强与整车企业合作开发,支持营口忠旺汽车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开发生产更多铝型材产品;加强招商引资,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配套,引导和鼓励轻量化挂车推广,不断丰富营口汽车轻量化产品体系。

  发达国家以牵引车拖挂挂车的运输方式占道路总运输量的80%以上,技术非常成熟,特别是全铝半挂车应用十分广泛。半挂车包括厢式半挂车、罐式半挂车、平板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成品车辆运输半挂车等多种形式。全铝半挂车是指除车桥、悬挂装置、牵引装置以外,其他部件全部实现铝制化的半挂车。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全铝半挂车已经成为货运卡车的主流车型。

  重型货车为主的商用车轻量化也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由于油耗大,生命周期内行驶密集,排放集中,因此,商用车轻量化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更为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均对铝合金轻量化车辆开发应用给予鼓励。

  项目主导产品为货运车辆轻量化和集装箱用铝合金型材,建设规模为20万吨/年。

  铸锭锯切→加热→挤压→淬火→拉伸矫直、精整→锯切→时效→(表面处理)→检验→包装入库。

  主要配置16MN〜40MN单动正向挤压机列、铝棒加热炉、模具加热炉、拉伸矫直机、时效炉、离线矫直机、锯切机、起重运输设备等。

  项目建设投资约15亿元,主体设备全部采用国产设备,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成熟,具备生产各类工业用铝挤压材的能力。达产后年产值40亿元。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已纷纷将轻量化技术升级为企业战略,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轻量化铝合金车体包括:全铝厢式半挂车、罐式半挂车、平板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等多种形式。目前西方国家轻量化的各种全铝半挂车已经成为货运卡车的主流车型,据国外机构统计,目前日本货车的铝化率全球最高,全铝半挂车占到半挂车保有量的80%,美国和欧洲的比例也达到55%左右。

  重型货车为主的商用车的轻量化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另一个热点,由于油耗大,排放集中,因此,商用车轻量化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更为明显。

  有资料显示,整车质量每降低10%,燃料消耗可减少6%〜8%,尾气排放减少5%〜6%。车身轻量化要求车身材料必须自重轻、强度高。铝合金材料是对环境完全无害的绿色材料,扩大铝合金材料在车身上的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手段。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等很多宏观调控政策中也都对铝合金轻量化车辆的开发和应用给予了大量政策支持。

  备料(铝型材)→下料→滚压(拉弯)成形→组装(车厢装配工作台)→焊接(TIG、搅拌摩擦焊)或铆接→加工和安装附件(门窗)→装修→表面喷涂、涂装→检验→入库。

  拉弯成形机、弯板机、卷管机、机械加工中心、车体装配台(中心)、TIG自动焊接机、摩擦搅拌焊接机、检测和起重运输设备等。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3亿元,项目达产后将形成产值20亿元左右(按每台铝合金车体平均价格为20万元计算)。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丛林集团有限公司、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明航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汽车是铝合金压铸件的主要应用领域,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巨大,市场广阔。营口汽车用铝合金压铸件生产已初具规模,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而且营口距离沈阳和长春两个汽车生产基地较近,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主导产品为转向助力泵、电机端盖、齿轮室盖、空调压缩机壳体等各类汽车铝合金压铸件,建设规模为5万吨/年。

  熔炼炉、保温炉、输送设备、压铸机及周边设备、抛丸机、加工中心、检测和起重运输设备等。

  广东文灿压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德林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上海万泰铝业有限公司等。

  交通运输行业占我国铝消费的20%左右,是我国铝消费第二大领域。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看,交通运输都占其铝消费的30%左右,是铝消费最大的领域。因此,交通运输也是我国铝消费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其中以汽车行业的消费量为最大。

  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572万辆,虽然连续两年下降,但仍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30%左右,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铝在汽车中的应用不断拓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因此铝在我国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仍保持稳步增长。

  铝在汽车中的应用可归为三类:铝铸件、铝板材和铝型材。本项目产品是以铝型材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的各类汽车零部件,包括装饰条、装饰件、座椅骨架、保险杠、车身结构件、行李架等,建设规模为年产200万套。

  无论对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传统燃油汽车,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千克,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对新能源汽车,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电量节省4%~5%,制动距离减小,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千克,续航里程提高25公里,节约电池电量5度。

  在汽车用铝中,铝型材的用量远低于铝铸件,也低于铝板材,但铝型材是应用最广、产品种类最多、最具拓展潜力的品。